新闻  |   论坛  |   博客  |   在线研讨会
半导体工艺介绍(ZT)
moran | 2008-07-15 16:35:40    阅读:7900   发布文章

半导体工艺介绍
一、半导体元件制造过程
1、 前段(Front End)制程
1)晶圆处理制程(Wafer Fabrication;简称 Wafer Fab)
晶圆处理制程之主要工作为在矽晶圆上制作电路与电子元件(如电晶体、电容体、逻辑闸等),为上述各制程中所需技术最复杂且资金投入最多的过程,以微处理器(Microprocessor)为例,其所需处理步骤可达数百道,而其所需加工机台先进且昂贵,动辄数千万一台,其所需制造环境为为一温度、湿度与含尘(Particle)均需控制的无尘室(Clean-Room),虽然详细的处理程序是随著产品种类与所使用的技术有关;不过其基本处理步骤通常是晶圆先经过适当的清洗(Cleaning)之後,接著进行氧化(Oxidation)及沈积,最後进行微影、蚀刻及离子植入等反覆步骤,以完成晶圆上电路的加工与制作。
2)晶圆针测制程(Wafer Probe)
经过Wafer Fab之制程後,晶圆上即形成一格格的小格 ,我们称之为晶方或是晶粒(Die),在一般情形下,同一片晶圆上皆制作相同的晶片,但是也有可能在同一片晶圆 上制作不同规格的产品;这些晶圆必须通过晶片允收测试,晶粒将会一一经过针测(Probe)仪器以测试其电气特性, 而不合格的的晶粒将会被标上记号(Ink Dot),此程序即 称之为晶圆针测制程(Wafer Probe)。然後晶圆将依晶粒为单位分割成一粒粒独立的晶粒。
 
2、后段(Back End)制程
1)封装(Packaging)测试制程(Initial Test and Final Test)
利用塑胶或陶瓷包裝晶粒与配线以成集成電路
目的:是為了制造出所生产的电路的保护层,避免電路受到机械性刮伤或是高温破坏。
封装依使用材料可分为陶瓷(ceramic)及塑胶(plastic)两种,而目前商业应用上則以塑胶封装為主。以塑胶封装中打线接合為例,其步骤依序為晶片切割(die saw)、粘晶(die mount / die bond)、焊线(wire bond)、封胶(mold)、剪切/成形(trim / form)、印字(mark)、电镀(plating)及检验(inspection)等。
2)测试制程(Initial Test and Final Test)
 封装好后,还需完成成品测试。
 整个芯片制造过程中主要包含下面这些测试:
•          1、芯片测试(wafer sort)
•          2、芯片目检(die visual)
•          3、芯片粘贴测试(die attach)
•          4、压焊强度测试(lead bond strength)
•          5、稳定性烘焙(stabilization bake)
•          6、温度循环测试(temperature cycle)
•          7、离心测试(constant acceleration)
•          8、渗漏测试(leak test)
•          9、高低温电测试
•          10、高温老化(burn-in)
•          11、老化后测试(post-burn-in electrical test)
 
 
后段工艺过程:
a) 晶片切割(die saw)
晶片切割之目的为將前制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颗颗之晶粒(die)切割分离。
举例来说:
以0.2微米制程技术生产,每片八寸晶圆上可制作近六百颗以上的64M微量。
欲進行晶片切割,首先必須進行晶圓黏片,而後再送至晶片切割机上進行切割。切割完後之晶粒井然有序排列於胶带上,而框架的支撑避免了胶带的褶皱與晶粒之相互碰撞。
b) 粘晶(die mount / die bond)
粘晶之目的乃將一颗颗之晶粒置於导线架上並以銀膠(epoxy)黏著固定。粘晶完成后之导线架則经由传输设备送至彈匣(magazine)內,以送至下一制程進行焊线。
c) 焊线(wire bond)
封装制程(Packaging)是利用塑胶或陶瓷包裝晶粒与配线以成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;简称IC),此制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出所生产的电路的保护层,避免电路受到机械性刮伤或是高温破坏。最后整個集成电路的周围会向外拉出腳架(Pin),称之为打线,作为与外界電路板連接之用。
d) 封胶(mold)
封胶之主要目的为防止湿气由外部侵入、以机械方式支持导线、內部产生的热量之去除及提供能夠手持之形体。其过程为将导线架置於框架上並预热,再將框架置於压模机上的构装模上,再以树脂充填並待硬化
e) 剪切/成形(trim / form)
剪切之目的为将导线架上封装完成之晶粒独立封开,并把不需要的连接用材料及部份凸出之树脂切除(dejunk)。成形之目的則是將外引脚压成各种預先設計好之形狀 ,以便於裝置於电路板上使用。剪切与成形主要由一部冲压机配上多套不同制程之模具,加上进料及出料机构所組成。
f) 印字(mark)
印字乃將字体印於封装完的塑胶之上,其目的在於註明商品之規格及制造者等信息。
g) 检验(inspection)
主要是外观检查
 
 
二、半导体制造工艺分类
1、 双极型IC的基本制造工艺:
在元器件间要做电隔离区(PN结隔离、全介质隔离及PN结介质混合隔离):
ECL(不掺金)(非饱和型)、TTL/DTL(饱和型)、STTL(饱和型)
在元器件间自然隔离:
I2L(饱和型)
2、MOS的基本制造工艺:
      根据栅工艺分类
A 、铝栅工艺
B 、硅 栅工艺
其他分类
(根据沟道) PMOS、NMOS、CMOS
(根据负载元件)E/R、E/E、E/D
 
3、Bi-CMOS基本制造工艺
BICMOS工艺即是将Bipolar工艺与CMOS工艺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工艺,它具有双极工艺高跨导、强负载驱动能力和CMOS器件高集成度、低功耗的优点。一般BICMOS工艺还可以分为两类:
一是以CMOS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,包括P阱BICMOS和N阱BICMOS两种工艺;
另一类是以标准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,其中包括P阱BICMOS和双阱BICMOS。影响BICMOS器件性能的主要是双极部分,因此以双极工艺为基础的BICMOS工艺用的较多。
 
 4、双极型集成电路和MOS集成电路优缺点
双极型集成电路
中等速度、驱动能力强、模拟精度高、功耗比较大
CMOS集成电路
低的静态功耗、宽的电源电压范围、宽的输出电压幅度(无阈值损失),具有高速度、高密度潜力;可与TTL电路兼容,电流驱动能力低。
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

参与讨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
推荐文章
最近访客